针灸治疗痛风的常用方法包括体针、电针、刺络放血、温针灸等。
1.体针
选取与痛风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主穴常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配穴根据不同关节部位选择,如第一跖趾关节疼痛选太白、大都;踝关节疼痛选昆仑、丘墟等。针法采用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相结合,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体针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尿酸盐的代谢和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2.电针
在体针的基础上,连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或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电针可以增强针刺的刺激量,持续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进一步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减轻痛风症状。一般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
3.刺络放血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病变关节局部的阿是穴或相关穴位点刺放血,出血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而定,一般为数毫升至十几毫升。刺络放血能迅速排出局部的淤血和有害物质,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炎症反应,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者。
4.温针灸
在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使温热通过针体传入穴位。温针灸结合了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既能疏通经络,又能温通气血,改善局部的寒湿凝滞状态,对于痛风缓解期,关节疼痛遇寒加重者较为适宜。每次施灸1-3壮,以皮肤微微红晕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