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表现、食欲减退、黑便或呕血、腹部压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1、上腹部疼痛
胃病常见症状,表现为隐痛、胀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可因进食、空腹、受凉或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疼痛常具周期性。
2、消化不良表现
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少量进食即感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多因胃动力不足或胃酸分泌异常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
3、食欲减退
胃黏膜损伤或炎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常表现为进食量减少、对食物兴趣降低,严重时可伴体重下降,需与情绪性厌食或全身性疾病鉴别。
4、黑便或呕血
胃溃疡、胃癌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损伤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色柏油样便或咖啡渣样呕吐物,出血量大时可伴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
5、腹部压痛
体检时上腹部可触及压痛点,胃溃疡患者压痛多位于剑突下偏左,慢性胃炎患者压痛范围较广,伴腹肌紧张时需警惕胃穿孔等并发症。
6、全身不适
长期胃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维生素缺乏(如口角炎、舌炎),胃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低热等恶病质表现。
若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黑便、体重骤降或年龄>40岁新发症状,需立即就诊排查溃疡、肿瘤等疾病。日常避免滥用止痛药,规律饮食,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