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艾灸方法包括选准艾灸穴位、控制艾灸时间、把握艾灸距离、注意艾灸顺序、做好艾灸后护理等。
1、选准艾灸穴位
颈椎病艾灸常选大椎、风池、肩井等穴位。大椎在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能振奋阳气;风池位于后颈部,枕骨下,可疏风散寒;肩井在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能通经活络。精准取穴能更好发挥艾灸效果。
2、控制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艾灸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时间过短,艾灸的温热和药力难以充分渗透;时间过长,则可能损伤皮肤,引起局部红肿、起泡等不适。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程度,可适当调整时间。
3、把握艾灸距离
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度。距离过近,温度过高易烫伤皮肤;距离过远,热量不足,无法达到艾灸目的。随着艾灸进行,可适时调整距离,保持适宜温度。
4、注意艾灸顺序
一般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对于颈椎病,可先灸背部的大椎、风池,再灸肩部的肩井等穴位。按照一定顺序艾灸,能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增强艾灸疗效。
5、做好艾灸后护理
艾灸后毛孔张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适当喝些温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若艾灸部位出现轻微红肿、瘙痒,属正常反应,可自行消退;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处理。
若艾灸后颈椎病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上肢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