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
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原因,可损伤胃黏膜屏障;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也不可忽视,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削弱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中老年人由于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患胃溃疡的风险相对较高。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胃酸分泌过多,壁细胞数量增多、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异常等因素导致胃酸分泌亢进。遗传因素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年轻人尤其是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容易因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十二指肠溃疡。
2.临床表现
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具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即餐后2-4小时或夜间出现,进食后缓解,呈现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
3.并发症
胃溃疡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穿孔时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如板状;幽门梗阻表现为呕吐大量宿食,呕吐后症状缓解;癌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定期复查胃镜。老年人胃溃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关注。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一般极少发生癌变。出血症状与胃溃疡相似;穿孔时疼痛剧烈,迅速蔓延至全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