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赖症的治疗措施有戒酒与医学脱毒、药物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
1、戒酒与医学脱毒
戒酒是治疗酒精依赖症的核心,需逐步减少饮酒量以避免严重戒断反应。对于重度依赖者,医学脱毒治疗是关键环节,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医生会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缓解手抖、心慌、焦虑等症状,防止抽搐或震颤谵妄等危及生命的反应。此阶段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戒断期。
2、药物治疗辅助
针对戒断症状和共病,医生可能开具保肝药物(如维生素B1)修复酒精性肝损伤,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改善情绪障碍。对于长期饮酒导致的维生素B1缺乏,补充复合维生素B可预防韦尼克脑病。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酒精产生相互作用。
3、心理治疗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饮酒能解决问题”等错误认知,通过行为训练减少对酒精的渴求。动机促进治疗通过激发内在戒酒意愿,增强治疗依从性。复饮预防训练则模拟高风险场景,教授应对策略,降低复发风险。心理治疗需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以巩固效果。
4、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康复的基础。患者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鸡肉),避免高脂肪饮食加重肝脏负担。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转移对酒精的注意力。
5、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需参与治疗过程,学习沟通技巧,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共同制定戒酒计划并监督执行。加入匿名戒酒会等互助小组,与同病相怜者分享经验,可增强戒酒信心。社会支持能减少孤独感,降低复饮风险,是长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酒精依赖症是慢性疾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评估身体恢复情况。若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或复饮冲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牢记“滴酒不沾”原则,避免任何形式的酒精摄入,包括含酒精饮料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