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即孤独症,青少年孤独症的表现通常包括社交互动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感觉异常、情绪调节困难等。
1.社交互动障碍
青少年孤独症患者大脑中负责社交认知和情感交流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可能存在功能异常。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意图和社交规则,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兴趣,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即使与人交流,也缺乏眼神对视、表情回应等正常的社交互动方式。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中枢发育异常或神经传导通路受阻,导致青少年孤独症患者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内容单调、重复,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或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含义,甚至出现自言自语、答非所问等情况。
3.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
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异常,影响了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他们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不恰当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则毫无兴趣。同时,他们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如坚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走、固定的顺序摆放物品等,一旦这些习惯被打破,就会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
4.感觉异常
感觉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调,使得青少年孤独症患者对某些感觉刺激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例如,对声音、光线、触觉等刺激的反应异常,可能对普通的声音感到极度恐惧或烦躁,而对疼痛等刺激却反应迟钝。
5.情绪调节困难
边缘系统等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功能异常,导致青少年孤独症患者难以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容易发脾气、哭闹、焦虑或抑郁等,且情绪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极端和不可预测。
若青少年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异常,如社交退缩、刻板行为等持续加重,可能提示病情在发展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及时就医可进行专业评估,如孤独症行为量表等,了解病情变化,调整干预方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