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的作用及功能是储存胆汁、浓缩胆汁、调节胆汁排放、辅助脂肪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胆汁酸循环等。
1、储存胆汁
胆是胆汁的储存器官,肝脏持续分泌的胆汁会先进入胆囊浓缩并储存。胆囊黏膜具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可将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使其体积缩小、浓度升高,形成金黄色或深绿色的黏稠液体,待进食时再排出参与消化。
2、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黏膜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将每日分泌的500-1000毫升稀薄胆汁浓缩为50-100毫升高浓度胆汁。浓缩后的胆汁含有更高浓度的胆盐、胆色素和胆固醇,能有效乳化脂肪,增强消化酶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提升消化效率。
3、调节胆汁排放
胆囊通过收缩与舒张控制胆汁排放节奏。进食后,食物刺激胃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促使胆囊强烈收缩,将浓缩胆汁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空腹时胆囊处于舒张状态,胆汁暂停排放以避免浪费,这种精准调节机制确保胆汁在消化关键期发挥作用。
4、辅助脂肪消化
胆汁中的胆盐是脂肪消化的核心物质。它能将大颗粒脂肪乳化为微小脂肪滴,增加脂肪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同时,胆盐还能与脂肪酸、胆固醇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帮助这些脂溶性物质通过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不仅参与脂肪消化,还能协助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些维生素需溶解于脂肪后才能被小肠黏膜摄取,胆盐通过乳化脂肪和形成混合微胶粒,为维生素吸收提供必要条件,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6、维持胆汁酸循环
胆盐在肠道末端被重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合成胆汁,形成“肝-肠循环”。这一循环使胆盐得以重复利用,减少肝脏合成负担,同时通过调节胆盐浓度维持胆汁成分稳定,防止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胆结石,保护胆道系统健康。
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可能提示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需及时就医进行超声、CT或血液检查。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胆囊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