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内服、牵引、康复锻炼等。
1.针灸
常选取颈部及肩部相关穴位,如天柱、风池、肩井、大椎等。依据经络循行及颈椎病的辨证分型来选穴,如果为太阳经型,多选天柱、后溪等;如果为阳明经型,多选肩髃、合谷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与肢体麻木等症状。通过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不同证型的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
2.推拿按摩
首先运用揉、滚、按等手法放松颈部及肩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以揉法为例,用手掌或手指在颈部肌肉上进行轻柔的环形揉动,力度适中,根据患者肌肉紧张程度调整,一般从颈部两侧开始,逐渐向中间推移。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通过放松手法可有效缓解因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的颈部不适。
3.中药内服
颈椎病可分为不同证型,如风寒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等。风寒痹阻型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常用葛根汤加减等;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等;痰湿阻络型治以化痰祛湿、通络止痛,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等;肝肾亏虚型治以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常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等。
中药内服需遵医嘱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辨证选方用药,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
4.牵引
包括颈椎枕颌带牵引、电动牵引等,牵引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一般牵引重量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10kg。牵引角度根据颈椎病变情况调整,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的患者可采用仰伸位牵引,而颈椎间盘突出偏向一侧的患者可采用相应侧屈位牵引。通过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肢体麻木症状。
5.康复锻炼
颈部活动锻炼,包括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动作。患者可坐在椅子上,缓慢进行颈部各方向的活动,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可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复发,缓解颈部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