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灸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后溪穴等。
1.风池穴
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刺激风池穴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对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为风池穴所在位置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针灸刺激可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通。
2.天柱穴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此穴位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对于改善颈部僵硬、疼痛及上肢麻木等症状有帮助。它临近颈椎,针刺可直接作用于颈部肌肉和神经,调节局部气血运行。
3.大椎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为督脉穴位,具有调节全身阳气的作用。对于颈椎病患者,针灸大椎穴可振奋阳气,促进颈部气血运行,缓解颈部不适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大椎穴可改善颈椎局部的微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4.肩髃穴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该穴位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部疼痛、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治疗效果。因为肩髃穴所在部位与上肢的神经和肌肉相连,针灸刺激可调节上肢的气血运行,改善肌肉功能。
5.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颈椎病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针刺曲池穴可调节上肢的气血经络,缓解不适症状。
6.外关穴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通阳维脉。针灸外关穴可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对于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合谷穴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针刺合谷穴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颈部的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8.后溪穴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通督脉,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远端穴位。刺激后溪穴可调节督脉气血,改善颈部的气血供应,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