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指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致膀胱过度充盈,分为急性与慢性,核心机制是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前列腺增生等机械性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动力性因素及生活习惯与病史影响。临床表现上,急性尿潴留表现为下腹部胀痛、排尿中断,慢性则排尿费力、尿流变细等,部分无明显症状。治疗方面,急性优先导尿,慢性针对病因治疗并配合非药物治疗,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与长期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与监测以及心理支持与康复。急性发作勿强行排尿,长期导尿注意护理,儿童尿潴留尽早专科评估,女性排尿困难伴血尿警惕妇科肿瘤。尿潴留管理需个体化制定方案,早期干预与长期随访可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一、尿潴留的定义与基本机制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的状态。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急性尿潴留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排尿困难,伴有下腹部胀痛;慢性尿潴留则表现为排尿不完全、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其核心机制涉及膀胱出口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或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阻力增加。
二、常见病因与风险因素
1.机械性梗阻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尿潴留的首要病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此外,尿道结石、肿瘤或先天性尿道畸形也可能导致梗阻。女性需警惕盆腔器官脱垂或膀胱颈硬化症。
2.动力性因素
神经源性膀胱是常见原因,包括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或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排尿困难。
3.生活习惯与病史影响
长期憋尿、久坐不动或饮水不足可能加重症状。既往手术史(如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手术)可能损伤神经或尿道结构,增加尿潴留风险。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1.典型症状
急性尿潴留表现为下腹部剧烈胀痛、排尿完全中断;慢性尿潴留则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流变细、残余尿量增多。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发现膀胱充盈。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评估梗阻程度;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逼尿肌功能与尿道阻力;尿常规检查可排除感染或血尿。
四、治疗原则与干预措施
1.急性尿潴留的紧急处理
优先采用导尿术缓解膀胱压力,避免膀胱破裂。若导尿失败,可考虑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2.慢性尿潴留的综合管理
针对病因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或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神经源性膀胱需通过间歇导尿或膀胱训练改善功能。
非药物治疗:盆底肌训练可增强逼尿肌收缩力;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定时排尿、减少咖啡因摄入。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警惕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加重尿潴留的药物;孕妇需排除妊娠压迫因素,产后及时评估膀胱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神经病变进展。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规律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ml,分次饮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便秘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2.定期随访与监测
前列腺增生患者需每年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超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每3~6个月评估残余尿量与肾功能。
3.心理支持与康复
尿潴留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需提供心理疏导;慢性患者可通过膀胱训练与生物反馈疗法改善症状。
六、温馨提示与人文关怀
1.急性发作时切勿强行用力排尿,可能导致膀胱破裂或出血;
2.长期导尿患者需注意导管护理,预防感染;
3.儿童尿潴留可能与先天性异常相关,需尽早专科评估;
4.女性患者若出现排尿困难伴血尿,需警惕妇科肿瘤可能。
尿潴留的管理需结合病因、年龄与生活习惯,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早期干预与长期随访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