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处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紧急处理以快速解除膀胱压力为主,首选经尿道无菌导尿术,失败则考虑超声引导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病因针对性治疗针对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分别采取手术或药物措施;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拮抗剂;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期女性、儿童患者需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预防与长期管理需注重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及并发症预防,以保护泌尿系和肾功能,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一、急性尿潴留的紧急处理措施
1.导尿术
急性尿潴留的首要处理原则是快速解除膀胱压力,避免膀胱过度扩张导致损伤。临床首选经尿道无菌导尿术,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对于尿道狭窄或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选用Foley双腔导尿管(成人常用16~18Fr),操作时需缓慢注入5~10ml生理盐水固定气囊。若导尿失败,可考虑超声引导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此方法适用于前列腺重度增生或尿道损伤患者。
2.膀胱穿刺造瘘术
对于无法实施经尿道导尿的患者(如尿道断裂、严重狭窄),需在超声或CT引导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操作时需避开膀胱三角区及髂血管,穿刺深度控制在3~5cm,术后需持续引流并定期更换造瘘管(通常每2~4周更换一次)。
二、病因针对性治疗
1.机械性梗阻处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的首要病因,需根据前列腺体积选择治疗方案:体积<30ml者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体积>80ml或伴有膀胱结石者建议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于尿道结石患者,需根据结石位置选择内镜碎石(输尿管镜适用于中下段结石,膀胱镜适用于膀胱结石)。
2.动力性梗阻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类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可试行膀胱水扩张术或肉毒素A注射(100~200U膀胱壁多点注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HbA1c<7%),同时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三、药物治疗方案
1.α受体阻滞剂
坦索罗辛(0.4mg/d)可松弛前列腺及膀胱颈部平滑肌,适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65岁)建议睡前服用。
2.M受体拮抗剂
托特罗定(2mgbid)可抑制逼尿肌过度收缩,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尿潴留患者。但需慎用于闭角型青光眼、肠梗阻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残余尿量(建议<100ml)。
四、特殊人群处理要点
1.老年患者
需评估认知功能及活动能力,长期卧床者易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达30%~50%),建议每2周更换导尿管。前列腺增生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需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案。
2.妊娠期女性
孕晚期子宫压迫是常见病因,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若需导尿应选用12~14Fr软质导尿管,操作时避免损伤尿道黏膜。产后尿潴留患者可试行膀胱区热敷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
3.儿童患者
先天性后尿道瓣膜是男婴常见病因,需行膀胱镜瓣膜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上尿路扩张情况,每3~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包茎引起的尿潴留可先行包皮扩张术,避免强行剥离导致瘢痕形成。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
前列腺增生患者需控制液体摄入(1500~2000ml/d),避免晚间大量饮水。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波动,空腹血糖需控制在4.4~7.0mmol/L范围。
2.定期随访
留置导尿管患者需每周检查尿常规,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间歇导尿患者建议每日导尿4~6次,保持残余尿量<100ml。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每6个月进行尿动力学复查。
急性尿潴留的处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结合病因、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综合方案。紧急处理后应积极寻找病因,长期管理需重视并发症预防,特别是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保护。特殊人群的处理需兼顾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