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指膀胱内尿液突然无法自主排出致膀胱过度充盈,患者下腹剧痛、膀胱膨隆,多见于男性,与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等因素相关,女性则与盆腔手术损伤、药物副作用或产后膀胱麻痹有关;其病因包括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药物因素等;紧急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无效则行导尿术,必要时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糖尿病患者需针对性处理;预防需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筛查、管理药物;长期尿潴留可致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并发症,出现下腹剧痛、无法排尿超6小时等需立即就医。
一、急性尿潴留的定义与核心表现
急性尿潴留指膀胱内尿液突然无法自主排出,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容量可达500~1000ml),患者常感下腹部剧烈胀痛,触诊可发现膀胱膨隆,叩诊呈浊音。此病症多见于男性,与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相关,女性则可能与盆腔手术损伤、药物副作用(如阿托品)或产后膀胱麻痹有关。
二、常见病因与风险因素
1.机械性梗阻:前列腺增生是男性急性尿潴留的首要病因,占60%~70%,其病理改变导致尿道狭窄;尿道结石、血块堵塞或膀胱肿瘤也可引发。
2.动力性梗阻: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手术麻醉后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尿液无法排出。
3.药物因素: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尿潴留风险。
4.年龄与性别:50岁以上男性因前列腺增生风险升高,发病率显著增加;女性多见于盆腔手术后或产后。
三、急性尿潴留的紧急处理原则
1.非药物干预优先:
1.1.诱导排尿:通过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或按摩下腹部(顺时针方向)刺激排尿反射,适用于轻度尿潴留或术后患者。
1.2.热敷与针灸:局部热敷(40~45℃)可缓解膀胱痉挛;针灸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位,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排尿,研究显示有效率可达60%~70%。
2.导尿术:
2.1.适应症:非药物干预无效、膀胱充盈明显(叩诊浊音界超过脐水平)或合并肾功能损害时,需立即行导尿术。
2.2.操作要点: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导尿管(男性常用F16~F18,女性F14~F16),首次放尿不超过1000ml,避免膀胱内压骤降引发出血或虚脱。
3.药物治疗:
3.1.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改善尿道阻力,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相关尿潴留。
3.2.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需谨慎使用,仅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尿潴留者,避免加重梗阻。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导尿后需监测血压,避免因膀胱快速排空引发低血压;前列腺增生患者长期使用α受体阻滞剂需定期评估肝功能。
2.孕妇:产后尿潴留多与盆底肌肉松弛或麻醉影响相关,优先采用诱导排尿或针灸治疗,避免导尿引发感染风险。
3.儿童:急性尿潴留多见于先天性尿道畸形或神经源性膀胱,需通过超声或膀胱造影明确病因,避免盲目导尿损伤尿道。
4.糖尿病患者:神经源性膀胱风险高,需控制血糖(HbA1c<7%),定期评估膀胱功能,预防尿潴留复发。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1.1.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避免久坐、憋尿,减少咖啡因与酒精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
1.2.女性产后需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增强膀胱控制能力。
2.定期筛查: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与直肠指诊,早期发现前列腺增生。
3.药物管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止痛药者,需定期评估排尿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换药。
六、并发症与就医指征
1.并发症:长期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导尿操作不当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发生率约5%~10%)。
2.就医指征:出现下腹部剧痛、无法排尿超过6小时、血尿或发热(>38.5℃)时,需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