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膀胱充满尿液却无法自主排出的病理状态,可分为阻塞性、神经源性及功能性三类。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下腹膨隆、疼痛不适、尿意频繁但无尿及全身症状。高危人群涉及50岁以上男性、老年女性、有特定病史者,诱因包含前列腺充血、药物滥用等。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孕妇、儿童、术后患者需针对性处理。诊断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为核心,急性尿潴留需立即导尿,慢性病例针对病因治疗,长期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一、尿潴留的定义及分类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无法自主排出的病理状态,根据病因可分为阻塞性、神经源性及功能性三类。阻塞性尿潴留多由尿道机械性梗阻引起,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或肿瘤压迫;神经源性尿潴留源于神经系统损伤,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功能性尿潴留则与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如抗组胺药、阿片类镇痛药)或术后膀胱麻痹相关。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尿潴留的首要病因,占老年男性病例的60%~70%,而女性尿潴留更常见于盆腔手术后的神经损伤。
二、典型症状及伴随表现
1.排尿困难:患者主诉排尿费力、尿流细弱或中断,需通过增加腹压(如按压腹部)辅助排尿,但效果有限。
2.下腹膨隆:膀胱充盈导致耻骨上方区域明显隆起,触诊可触及囊性包块,叩诊呈浊音。研究显示,膀胱容量超过500ml时,下腹膨隆的阳性预测值达92%。
3.疼痛不适:急性尿潴留患者常出现下腹绞痛或坠胀感,慢性病例则以隐痛为主,疼痛程度与膀胱压力呈正相关。
4.尿意频繁但无尿:患者持续感到尿意,但每次排尿量极少(<100ml),严重者完全无法排尿。
5.全身症状:长期尿潴留可引发尿路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肾盂肾炎)或尿液浑浊、异味;严重者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肌酐升高、少尿或无尿。
三、高危人群及诱因
1.年龄因素:50岁以上男性因前列腺增生风险增加,尿潴留发生率较年轻人群高3~5倍;老年女性因盆底肌肉松弛,术后尿潴留风险显著上升。
2.性别差异:男性尿潴留多与前列腺疾病相关,女性则更易因分娩损伤、子宫脱垂或盆腔手术导致膀胱颈梗阻。
3.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便秘或过度饮酒可增加前列腺充血风险,诱发急性尿潴留;药物滥用(如抗抑郁药、解痉药)可能抑制膀胱收缩功能。
4.病史关联: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导致膀胱感觉减退,尿潴留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脊柱外伤或手术史患者需警惕神经源性膀胱。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因合并症多(如高血压、冠心病),导尿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诱发感染性休克;建议优先采用间歇导尿或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治疗,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风险。
2.孕妇:妊娠晚期子宫压迫膀胱是常见诱因,需避免长时间平卧,采取侧卧位减轻压迫;产后尿潴留患者可尝试热敷下腹部或流水声诱导排尿。
3.儿童:先天性尿道畸形(如后尿道瓣膜)是儿童尿潴留的主因,需通过超声或膀胱造影确诊;避免暴力导尿,防止尿道损伤。
4.术后患者:脊柱、盆腔或前列腺手术后需监测排尿情况,早期发现尿潴留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建议术后6小时内尝试自主排尿,失败后及时干预。
五、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100ml提示尿潴留),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区分阻塞性与神经源性病因。治疗以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为核心,急性尿潴留需立即导尿(首次放尿不超过1000ml,避免膀胱出血),慢性病例可针对病因治疗,如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需强调,长期尿潴留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发展为慢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