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后健康人接触未清洁揉眼可引发感染,飞沫传播为次要途径,儿童因卫生习惯差等感染风险高需家长教导勤洗手不共用物品等,免疫力较低人群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卫生差场所及接触后清洁手部。
一、接触传播为主的主要途径
红眼病(医学上多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病毒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实现病原体扩散。患者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致病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病毒(如腺病毒等),健康人若接触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便可能引发感染。例如,共用被污染的毛巾、手帕、洗脸盆、玩具等,当健康人用手触摸这些物品后未及时清洁,再用手揉眼睛,病原体就会通过眼结膜侵入引发感染;此外,与患者握手后未洗手直接接触眼部,也可能导致传染。
二、飞沫传播的相对次要途径
虽然飞沫传播也是可能的方式,但并非主要途径。当红眼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后,若飞沫沉积在眼结膜处,也有感染风险,但相比接触传播,其感染概率相对较低。
三、特殊人群的传染风险及防护要点
儿童群体:儿童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好奇心强,易接触各类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就揉眼,且常存在共用玩具、毛巾等情况,因此儿童感染红眼病的风险较高。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导其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洗脸盆等个人物品,避免儿童用手频繁接触眼部。
免疫力较低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接触病原体后更易被感染。这类人群应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与红眼病患者接触时需做好防护,如保持一定社交距离,接触后及时清洁手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