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全称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侵袭脊髓运动神经细胞致肌肉无力瘫痪等主要粪-口传播好发5岁以下儿童初期有发热乏力头痛呕吐咽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数天至2周后再发热伴肌肉疼痛感觉过敏出现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多下肢严重累及呼吸肌可通过接种灭活和口服减毒疫苗预防患病后需康复治疗隔离生活护理防继发感染并依年龄制定康复方案促恢复。
一、定义及病原体
小儿麻痹症医学全称为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主要侵袭人体脊髓内的运动神经细胞,进而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健康人群接触了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随后可侵入神经系统。
三、好发人群及前驱症状
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初期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呕吐、咽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4天,之后可能自行缓解,此阶段易被忽视。
四、典型症状
部分患儿前驱症状缓解数天至2周后,会再次出现发热,同时伴有肌肉疼痛、感觉过敏,随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瘫痪部位多为下肢,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五、预防措施
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目前常用疫苗有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疫苗是降低小儿麻痹症发病率的关键举措。
六、患病后的干预
对于已患病儿童,需进行康复治疗等综合干预以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在生活护理方面要注重预防继发感染等情况,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关注其肢体功能恢复进程,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