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受年龄因素影响30岁左右始生理性退变50岁以上患病率高,性别上绝经前雌激素保护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生活方式中过度使用关节及肥胖会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有关节损伤史及代谢性疾病也会提升发病几率。
一、年龄因素
人体关节软骨在30岁左右开始出现生理性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退变逐渐加重。5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明显升高,老年人关节软骨修复能力减弱,软骨细胞功能下降,基质合成减少,导致关节软骨容易受损退变引发骨关节炎。
二、性别因素
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和修复,使得女性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膝关节等承重关节。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使用关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和磨损,易引发骨关节炎;运动员频繁剧烈运动,关节软骨反复受到冲击和摩擦,关节软骨磨损加速,增加患病风险;久坐久站人群,关节长期处于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影响关节软骨健康,逐渐引发骨关节炎。
2.肥胖:体重超标会使关节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关节承受过大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变,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6%左右。
四、病史因素
1.关节损伤史:既往有膝关节骨折、韧带撕裂等关节损伤的患者,关节损伤修复后可能存在关节面不平整、关节稳定性下降等问题,长期磨损会导致骨关节炎发生,比如膝关节骨折后,关节软骨面不光滑,关节活动时磨损加剧,逐步引发骨关节炎。
2.代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时,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功能,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减少、降解增加,同时糖尿病还可能影响关节周围血管神经功能,进一步影响关节营养供应,从而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