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让患儿充分休息保证水分摄入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细菌性肺炎依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多对症部分用特定抗病毒药,缺氧时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发热优先物理降温超38.5℃遵规范用药,小儿免疫系统不完善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重护理并合理调整方案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60%为宜,让患儿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进行吸痰等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二、抗感染治疗
1.细菌性肺炎:依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需严格按照病原学检查及临床规范选用合适药物。
2.病毒性肺炎:多数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病毒感染可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但需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等规范使用,避免滥用。
三、对症治疗
1.氧疗:若患儿存在缺氧表现,如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氧气吸入,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为90%-95%),以改善缺氧状况。
2.退热:对于发热患儿,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若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遵相关儿童用药规范选用退热药物,同时需特别关注小儿年龄特点及用药安全性,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避免不恰当使用退热药物对小儿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提示
小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体温等情况。同时,要注重护理细节,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体现人文关怀,以保障小儿能够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