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存在社交互动方面缺乏目光接触等问题、语言发展多有迟缓且运用有问题、常出现重复刻板动作并坚持环境固定、兴趣范围相对狭窄以及部分存在感知觉异常如对声音等敏感或迟钝等表现。
一、社交沟通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者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显著问题。通常表现为缺乏目光接触,与他人交流时很少注视对方眼睛;对他人的呼唤常常没有回应,难以建立正常的社交互动模式;在集体环境中难以融入同伴群体,很少主动与同伴分享兴趣、情感或参与合作性游戏等活动,例如在幼儿园里,其他孩子在玩耍时,孤独症儿童往往独自待在一旁,不参与互动。
二、语言发展迟缓
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展落后的情况。部分患儿说话明显晚于同龄儿童,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仍不会开口说话;即使会说话,语言运用也存在问题,可能出现语言刻板重复的现象,如不断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还可能存在代词使用错误,比如把“我”说成“你”等,且语言内容较为单调,缺乏丰富的表达。
三、重复刻板行为
患儿常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往往没有明显的目的,且会反复进行;同时,可能会坚持环境或生活习惯的固定不变,对物品的摆放位置、日常活动的顺序等有严格要求,一旦有所改变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发脾气等。
四、兴趣狭窄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范围相对狭窄,会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过度专注。比如只对某一种玩具(如某一款特定形状的积木)感兴趣,反复把玩;或者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热衷于某一种特定的游戏玩法等,对其他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缺乏兴趣。
五、感知觉异常
部分孤独症患儿在感知觉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可能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听到特定频率的声音就会表现出烦躁、躲避等行为;也可能对光线过于敏感,或者对触觉等刺激存在迟钝现象,例如对疼痛的感受不明显等,但这种感知觉异常的表现个体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