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会传染人,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及未接种疫苗人群易感染,应通过接种疫苗、注重个人卫生等预防措施降低发病几率,感染后需隔离治疗防止传播。
一、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毒会随着患儿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食物、手或玩具等,健康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病毒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体内引发感染。例如,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且粪便管理不善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小儿麻痹症的传播。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在近距离接触(如与患儿共同生活、照顾患儿等)时,也有可能通过飞沫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主要还是以粪-口途径为主。
二、易感染人群及特点
1.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易感人群。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比如,新生儿可以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抗体,但随着月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到5岁左右时抗体水平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
2.未接种疫苗人群:如果儿童没有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么他们感染小儿麻痹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由于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大大降低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几率。对于家长和照顾儿童的人员来说,要注重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同时要妥善处理儿童的粪便,避免病毒污染环境进而传播给他人。对于已经感染小儿麻痹症的儿童,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给其他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