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嘴巴真菌感染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口腔黏膜现白色凝乳状斑膜,病因有小儿免疫力低、抗生素滥用、器具污染等,临床表现为口腔有不易擦去的白色斑块及拒食等,依据典型表现和真菌镜检确诊,治疗以抗真菌药为主遵儿科规范,预防需消毒器具、合理用抗生素、清洁口腔等,婴儿护理轻柔用药谨慎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定义
小儿嘴巴真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膜。
二、病因
1.免疫力因素: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低,易受真菌侵袭。2.抗生素滥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滋生创造条件。3.器具污染: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消毒不彻底,残留真菌可引发感染;母亲乳头不洁也可能导致小儿感染。
三、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可见白色斑块,斑块不易用棉签等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部分患儿出现拒食、哭闹、流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和呼吸。
四、诊断方法
依据典型口腔表现,进行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白膜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
五、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选择对小儿相对安全的抗真菌制剂,但需遵循儿科用药规范,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辅助缓解症状。
六、预防措施
1.定期对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可通过高温煮沸等方式杀灭真菌。2.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严格遵循医嘱用药。3.哺乳后适当喂温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环境。4.家长接触小儿前要洗净双手,减少真菌传播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护理时需格外轻柔,保持口腔清洁。由于婴儿免疫力弱,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预防和缓解症状,如哺乳后及时清洁口腔等。若发现婴儿口腔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对婴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