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治疗包含药物治疗核心为依病原菌培养及药敏选敏感抗生素且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需足量静脉用抗生素疗程较长,手术治疗有适用于急性期脓肿的清创引流、明确有死骨时的死骨清除、有骨缺损时的骨修复,儿童患者治疗要注意抗生素选择及手术对生长板的影响,成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药物治疗
骨髓炎药物治疗的核心是依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需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通常较长,一般需数周乃至数月,以确保彻底杀灭病原菌,有效控制感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需根据药敏结果精准调整用药。
二、手术治疗
1.清创引流术:适用于急性期形成脓肿的情况,及时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排出脓液,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为病变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2.死骨清除术:当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死骨时,需通过手术将死骨彻底清除,去除感染病灶的核心部分,促进病变部位愈合。
3.骨修复手术: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骨移植等方法修复骨缺损,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板等的损伤,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任何不当的治疗操作都可能影响其骨骼正常生长。例如,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干扰软骨细胞代谢或影响骨骺发育的药物,手术入路和操作需精细,以最大程度降低对儿童未来生长的影响。
成年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状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会延缓骨髓炎的愈合甚至导致感染难以控制,所以成年骨髓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时,要将基础疾病的管理作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以保障骨髓炎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