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分无排卵性的青春期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未成熟及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致无排卵,有排卵性的黄体功能不足因神经内分泌紊乱致黄体期孕酮不足或过早衰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因轴调节紊乱或黄体萎缩不全致内膜不规则脱落,器质性病变相关的子宫肌瘤影响子宫收缩、内膜息肉增加内膜面积、血液病影响凝血机制、内分泌疾病干扰激素代谢可致,全身性因素如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通过影响轴功能或凝血机制引发。
一、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卵泡虽能发育但无排卵,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无孕酮拮抗,易发生突破性出血;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发育异常,排卵稀少或不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引发无排卵性功血。
二、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一)黄体功能不足
育龄期女性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导致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早期胚胎发育,进而引起子宫出血。
(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多发生于有排卵的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表现。
三、器质性病变相关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肌瘤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影响子宫收缩,引发异常子宫出血;此外,如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影响凝血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干扰激素代谢,均可能间接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四、全身性因素相关功能性子宫出血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等,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或干扰凝血机制,从而引发功能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