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真菌感染包括皮肤浅表及深部类型,浅表表现为红斑丘疹脱屑等,深部可累及内脏如白色念珠菌致口腔消化道感染需病原学检查明确,局部抗真菌药适用于浅表真菌感染如酮康唑乳膏,全身抗真菌药用于深部或严重浅表感染如伏立康唑等,用药需基于明确诊断避免滥用,严格遵医嘱关注不良反应,考虑特殊人群及年龄因素保障用药安全健康。
一、儿童真菌感染常见类型与特点
儿童真菌感染涵盖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等。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多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脱屑等,常见病原菌如皮肤癣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内脏器官,如白色念珠菌可引起口腔、消化道等部位感染,病情相对复杂,需通过病原学检查(如真菌镜检、培养等)明确具体感染类型及病原菌。
二、儿童真菌感染常用抗真菌药物
(一)局部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常见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可缓解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皮疹、瘙痒等症状,但需注意局部皮肤刺激等可能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确保皮肤清洁干燥。
(二)全身抗真菌药物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或严重浅表真菌感染,例如伏立康唑,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卡泊芬净等棘白菌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发挥作用。这些全身用药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病原菌种类等综合评估后选用。
三、儿童真菌感染用药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首先要基于明确的真菌感染诊断,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对于低龄儿童,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干燥、调整生活环境等。在药物使用方面,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关注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等。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评估药物对其肝肾功能的影响,权衡用药利弊。同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抗真菌药物剂型或种类,体现人文关怀,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