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过敏原可通过询问患儿病史结合皮肤点刺试验等医学手段明确常见食物、吸入物及接触性过敏原,明确后需针对性规避接触,过敏发作时遵医嘱用抗组胺药物等,严重过敏反应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非药物干预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婴幼儿过敏优先非药物干预,有过敏家族史儿童需密切关注日常并定期体检监测相关指标。
一、识别过敏原
通过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包括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及相关接触情况),结合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医学手段明确过敏原,常见过敏原涵盖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及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化学物质、植物等)。
二、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后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接触。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应严格避免食用含牛奶成分的奶粉、辅食等;尘螨过敏者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寝具以降低尘螨接触风险;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三、药物治疗
当儿童过敏症状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此类药物能有效缓解过敏引发的瘙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四、非药物干预
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染;保证儿童充足睡眠与合理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营造舒适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湿度适宜;对于湿疹等与过敏相关的皮肤问题,可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过敏时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避免随意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例如,婴儿湿疹可能与过敏相关,应选择温和的婴儿洗护用品,保持皮肤湿润。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家长需密切关注其日常接触物与身体状况,早期发现过敏迹象并及时处理,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过敏相关指标变化,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