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常见于育龄女性月经周期后半期,患者多有下腹突然剧痛且程度各异,部分伴恶心呕吐等,出血量多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腹部检查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见宫颈举痛及附件区压痛性包块,超声可发现附件低回声区和盆腔积液,血HCG可排妊娠相关病,血常规可看血红蛋白等评估失血情况。
一、症状表现
黄体破裂常见于育龄女性,尤其在月经周期后半期。患者多有下腹突然剧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可呈持续性,也可出现阵发性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出血量较多,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不同个体症状表现存在差异,部分患者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二、体征检查
1.腹部检查: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压痛部位多在下腹一侧,反跳痛也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黄体破裂后血液刺激腹膜所致。
2.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举痛,即触碰宫颈时患者下腹疼痛明显,附件区可触及压痛性包块,包块大小因出血量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通过妇科检查可初步提示附件区域可能存在病变。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是判断黄体破裂的重要辅助手段,可发现附件区低回声区,盆腔内可见游离的无回声区即盆腔积液,通过超声观察积液量及附件区情况能辅助判断是否存在黄体破裂情况。
2.血HCG检测: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进行血HCG检测以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如宫外孕等,因为宫外孕也可能出现类似下腹疼痛等表现,血HCG检测可明确是否处于妊娠状态,与黄体破裂进行鉴别。
3.血常规检查:若黄体破裂出血量较多,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有失血情况,通过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可初步评估失血的严重程度。同时还可观察白细胞等指标,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等其他情况。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育龄女性在出现下腹疼痛等疑似黄体破裂表现时,均应按照上述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及时明确是否为黄体破裂情况,采取相应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