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而成,病理有死骨死腔窦道,病因多为急性未有效控制及病菌,临床表现局部反复流脓窦道等、全身可现低热乏力,诊断靠影像及病史,治疗需手术清病灶与抗感染足量足疗程,儿童需早治防慢性及关注耐受力,老年合基础病要管指标营养支持并评估整体。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成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多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致病菌持续存在于骨组织内,导致炎症反复迁延。
一、病理特征
病变骨存在死骨、死腔及窦道形成。死骨为感染后坏死的骨组织,死腔是骨感染破坏后形成的腔隙,窦道则是皮肤与感染骨腔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可反复流出脓性分泌物。
二、病因
主要由急性骨髓炎未得到有效控制演变而来,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因致病菌毒力低或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强,初始即呈慢性发病过程。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局部反复流脓、有窦道形成,窦道周围皮肤常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长期不愈者可致肢体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
2.全身表现:病情反复发作时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但部分患者全身症状可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骨质破坏、死骨形成等;CT可更清晰显示死腔和死骨情况;MRI对早期骨髓炎的炎症范围显示敏感。
2.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患者既往急性骨髓炎病史及局部反复流脓、窦道等表现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采用骨移植、肌瓣填塞等方法消灭死腔,促进病变骨修复。
2.抗感染治疗:依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需足量、足疗程用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重视急性骨髓炎的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发展为慢性骨髓炎,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对手术及药物的耐受性。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加强血糖等基础指标的管理,同时注重营养支持以促进恢复,手术及抗感染治疗需充分评估患者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