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性因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感染以及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喂养不当等饮食因素、腹部受凉等气候因素及其他系统疾病继发导致的腹泻。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较为常见,多在秋冬季节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袭肠道后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引起腹泻,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此外,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儿童腹泻的常见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密切接触传播,发病急,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多因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引发腹泻,可伴有腹痛、脓血便等表现,夏季高发的细菌性痢疾就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会出现黏液脓血便、发热等症状。
3.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感染,相对较少见,多与不卫生的饮食或接触受污染环境有关,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患儿可能有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是常见原因,比如婴儿期过早添加辅食,食物种类或量变化过快,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牛奶蛋白过敏也是婴儿期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因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不能耐受,进食后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若持续摄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腹泻症状会反复。
2.气候因素:宝宝腹部受凉时,肠道蠕动加快,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易引发腹泻,尤其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较大,若未及时给宝宝增添衣物导致腹部受凉,腹泻风险增加,如冬季夜间宝宝蹬被后腹部暴露,易出现腹泻情况。
3.其他系统疾病继发:如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他系统疾病时,病原体的毒素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肠道功能,引发腹泻,这种情况多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而逐渐缓解,例如宝宝患肺炎时,炎症反应可能波及肠道,导致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