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含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逐步开展腰背肌锻炼、稳定性骨折用支具固定;手术有适用于不稳定骨折等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特殊人群中老年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儿童少见多优先保守,女性围绝经期关注骨密度,有基础疾病者需兼顾控制基础病以保治疗安全。
一、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受伤后需严格卧硬板床持续约6~8周,此期间避免坐起、站立等活动,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环境促进初步愈合,相关研究证实绝对卧床可减少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风险。
2.腰背肌锻炼:卧床期间逐步开展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锻炼能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缩短康复时间,有研究表明适当腰背肌锻炼对骨折恢复有积极作用。
3.支具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固定,支具限制脊柱活动、提供外部支撑以维持骨折复位后位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支具,保证固定强度与舒适度。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或伴神经压迫等情况,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后复位,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恢复脊柱解剖结构与稳定性,临床研究显示可有效改善脊柱功能与预后。
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缓解疼痛并增强椎体强度,PKP能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两者均有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需由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后选择。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为常见病因,治疗中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改善骨质量;儿童患者腰椎压缩性骨折少见,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脊柱发育情况;女性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需关注骨密度变化,预防骨质疏松相关骨折;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确保治疗安全,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以利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