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血管纤维瘤是罕见好发于青春期女性由血管及纤维组织构成的子宫间叶性肿瘤,有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腹部包块等表现,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显示占位病变、MRI诊断价值高,治疗主要为手术,手术据情况选术式,药物用于无法手术或复发者,青春期患者需考虑生育功能、孕期要评估对妊娠影响、老年患者重手术耐受性。
一、定义
子宫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间叶性肿瘤,主要由血管及纤维组织构成,好发于青春期女性。
二、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为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与肿瘤影响子宫正常结构及血管功能相关。
2.盆腔疼痛:肿瘤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或引发盆腔充血,导致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
3.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下腹部包块,与肿瘤增大占据盆腔空间有关,青春期女性因盆腔相对狭小,包块可能较早被察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显示子宫内占位病变,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内部血流情况,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血管纤维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特征,有助于精准诊断。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选择术式,如肌瘤剔除术等。对于有生育计划的青春期患者,尽量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无生育需求或复发患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2.药物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复发患者,但需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选择药物,目前相关特异性药物应用相对有限,多为对症或辅助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患者:需充分考虑肿瘤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手术时应优先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子宫恢复及生育潜能情况。
2.孕期患者:若孕期发现子宫血管纤维瘤,需评估肿瘤对妊娠过程的影响,如是否导致流产、早产等风险,孕期管理需多学科协作,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后续处理方案。
3.老年患者:需重点评估手术耐受性,综合考虑心肺功能等基础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保障患者安全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