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需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如年龄性别受伤史等及生命体征,局部观察骨盆及下肢情况,常见护理问题有疼痛等,护理措施包括合适体位、疼痛管理、皮肤护理、下肢活动指导,并发症预防需针对压疮、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采取相应措施且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特点。
一、评估要点
1.一般状况评估:需了解患者年龄、性别、受伤病史(如受伤机制、时间等),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关注是否存在休克等危及生命情况,因骨盆骨折可能致大量出血引发休克,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失血耐受程度有差异,老年人更易循环不稳定。
2.局部评估:观察骨盆部位有无肿胀、畸形、瘀斑,检查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是否阳性,评估下肢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儿童骨骼弹性好,成人需注重稳定固定。
二、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部位损伤相关,不同个体对疼痛感知和耐受不同,需准确评估疼痛程度。
2.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压迫有关,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更易发生压疮。
3.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与骨折后局部肿胀或固定不当有关,儿童血管较细,需密切观察循环情况。
三、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根据骨折类型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仰卧位时髋部伸直、膝下垫软枕保持髋关节微屈,避免骨盆扭曲,不同年龄患者体位摆放需考虑骨骼发育或身体机能。
2.疼痛管理:可采用非药物方法(如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儿童需谨慎选择镇痛方式。
3.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老年人皮肤薄嫩,注意操作力度。
4.下肢活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活动。
四、并发症预防
1.压疮预防:定时更换体位,使用减压床垫等,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弱,加强防护。
2.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措施(提及药物名称),儿童凝血功能与成人不同,预防方式适度。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管通畅(如有留置尿管),不同年龄患者泌尿系统护理重点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