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秋冬高发属外感风寒类,因人体劳累正气不足时外感风寒,致卫阳被郁、肺气失宣,有恶寒重发热轻等全身症状及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稀薄色白等呼吸道症状,儿童需保暖休息遵医嘱用药,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重时遵医嘱,老年人关注体征基础病遵医嘱。
一、定义
风寒感冒是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肺气失宣所引发的感冒,多在秋冬季节高发,是外感风寒类感冒的典型病症。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主要是人体在劳累、正气相对不足时,外感风寒之邪。比如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体未做好保暖,风寒之邪易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
(二)病机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后,阻碍卫气正常功能,卫阳被郁,肌表失去温煦,故出现恶寒重、发热轻等表现;风寒之邪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肺气失于宣畅,进而引发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等。患者会明显感觉怕冷严重,体温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发热,同时伴有身体关节、肌肉酸痛不适。
2.呼吸道症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且咳痰稀薄色白。鼻腔堵塞明显,流清稀鼻涕,喉咙发痒,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颜色清淡、质地稀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患风寒感冒后需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加重病情。应保证充足休息,可适当多饮用温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但要避免盲目用药,如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部分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二)孕妇
孕妇患风寒感冒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式,如适当增加衣物保暖、多休息等。若症状较重需用药,必须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孕妇身体状况特殊,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三)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患风寒感冒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密切关注体温、症状变化,注意监测是否有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应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保证身体有足够能量对抗疾病,但要避免自行随意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