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病因有经产道接触、长期用广谱抗生素、免疫低下、口腔卫生差等,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现白色凝乳状斑膜等症状,诊断靠口腔局部检查、分泌物涂片镜检结合病史等,治疗用抗真菌药物及2%碳酸氢钠溶液,婴儿患病时母亲需清洁乳头,免疫低下儿童要治基础病、观察抗真菌药不良反应,长期用抗生素儿童需遵医嘱合理用抗生素并监测口腔感染情况。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儿童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多种因素可促使其发病。婴儿出生时经产道可能接触念珠菌从而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为白色念珠菌增殖创造条件;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机体抵御念珠菌的能力减弱,易受其侵袭;此外,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佩戴义齿(儿童虽少见但特殊情况需考虑)等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二、临床表现
儿童口腔念珠菌病常见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膜,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且可能溢血。好发部位为颊黏膜、舌、牙龈、上颚等。部分患儿会伴有疼痛、流涎增多、拒食等症状,若感染扩散至咽喉、食管等部位,可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口腔局部检查,观察黏膜病变特征初步诊断。必要时取病变部位分泌物涂片镜检,若发现念珠菌菌丝或孢子可明确诊断,还会结合患儿病史、全身状况等综合判断。
四、治疗相关(仅药物名称)
治疗药物有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比如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因其呈碱性可抑制念珠菌生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要评估风险与收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患病时,母亲需清洁乳头,喂奶前后用温水擦拭,清洁口腔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婴儿口腔黏膜。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这类儿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增强抵抗力,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出现腹泻、皮疹等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长期使用抗生素儿童:因病情需用抗生素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密切监测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维护口腔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