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处理包括急性发作期减少不必要活动充分休息,受伤48小时内冰敷、48小时后热敷进行物理治疗,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辅助(特殊人群谨慎),疼痛控制后开展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康复训练,还需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且不同人群有差异。
一、休息制动
急性发作期需减少膝盖的不必要活动,避免久站、奔跑、跳跃等加重损伤的行为,让受损的膝盖组织充分休息,以阻止炎症进一步恶化,为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例如运动员出现膝盖骨膜炎时,应暂停相关高强度运动项目。
二、物理治疗
急性期冰敷:受伤后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对膝盖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性物质渗出,从而缓解肿胀和疼痛症状。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冰敷。
恢复期热敷:受伤48小时后,若肿胀疼痛有所缓解,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炎性物质吸收。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2-3次,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等进行热敷。
三、药物辅助
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等,但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例如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前应咨询医生,评估用药风险;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随意使用此类药物。
四、康复训练
在疼痛得到一定控制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下肢,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练习3-4组。此训练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靠墙静蹲训练:背靠墙壁,膝关节屈曲,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大腿垂直,每次保持1-3分钟,每天练习3-4次。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膝盖负担加重。
五、病因干预
需明确膝盖骨膜炎的病因并针对性处理。若是运动损伤引起,要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若是感染性因素导致,则可能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有差异,儿童骨膜炎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休息、物理治疗等方法,老年人要考虑关节退变等因素,康复训练时更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避免因关节退变等问题加重骨膜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