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骨折后先保持冷静让其停止受伤部位活动并观察有无畸形、出血等初步情况,依据骨折部位选合适固定物固定且松紧适度,迅速联系家长并送具备骨科能力的医院,抵达后提供受伤经过等信息,后续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抚并遵循医嘱关注康复情况。
一、现场初步处置
1.保持冷静与制动:发现孩子骨折后首先保持冷静,立即让孩子停止受伤部位的活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加重损伤。例如孩子腿部骨折时,应让其原地坐下或躺下,不再行走。
2.观察初步情况:观察骨折部位有无明显畸形、出血等,若有少量出血可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勿随意去除伤口异物。同时留意孩子整体状态,如有无过度哭闹、面色苍白等,初步判断伤势轻重。
二、骨折部位固定
1.选择合适固定物:依据骨折部位选取适宜固定材料,如木板、硬纸板等,长度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若为上肢骨折,可将上肢固定于胸部;若为下肢骨折,可将双下肢捆绑固定。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既保障固定牢靠,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可在骨突处垫软物(如毛巾)。例如固定前臂骨折,用木板从腋下至手指尖长度固定,再用绷带绑扎。
三、及时送医处置
1.联系沟通与转运:迅速联系孩子家长告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具备骨科诊疗能力的医院。转运过程中保持孩子身体平稳,维持骨折部位固定,避免晃动。转运较远时,留意孩子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异常时及时处理。
2.提供详细信息:抵达医院后,向医护人员详尽提供孩子骨折经过,包括受伤时间、原因、现场初步处置等,配合医生开展诊断治疗。需考虑孩子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骨折处理与恢复有别,如幼儿骨折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谨慎;同时关注有无合并伤,如软组织损伤等,全面配合诊疗。
四、后续护理与注意要点
1.心理安抚:孩子骨折后易产生恐惧心理,需对其进行心理安抚,用温和语言安慰,使其保持平静,利于后续治疗恢复。例如可给孩子讲述轻松故事。
2.康复关注:遵循医生建议开展康复训练等。幼儿园相关人员需了解孩子骨折后康复注意事项,避免孩子康复期再次受伤,依孩子年龄特点安排合适康复活动,促进骨折部位良好恢复,同时关注孩子康复期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