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壁膨出是阴道前壁组织因支持结构薄弱向阴道内膨出的情况,其发生机制与分娩、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长期腹压增高等有关,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的块状物脱出及排尿异常等,可通过妇科检查等诊断,育龄女性、绝经后女性及有慢性腹压增高疾病人群需分别注意孕期管理、补充雌激素及治疗原发病等以应对该问题
发生机制
阴道前壁主要由膀胱和尿道组成,其周围有坚韧的筋膜和肌肉等结构维持正常位置。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等情况,会使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过度拉伸甚至撕裂,导致支持结构受损,进而引发阴道前壁膨出。另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也容易出现阴道前壁膨出。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会使腹压持续增高,也可促使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
临床表现
轻度阴道前壁膨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久站、劳累后出现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休息后可自行回缩。随着病情加重,块状物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还可能伴有排尿异常,如排尿困难、尿不尽感,甚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排尿。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诊断阴道前壁膨出。检查时可观察阴道前壁膨出的程度,同时还会评估盆底肌肉的张力等情况。另外,还可能结合一些辅助检查,如盆底超声等,来更准确地了解盆底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情况,以明确阴道前壁膨出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怀孕和分娩是导致阴道前壁膨出的重要因素,在孕期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增加分娩时的盆底损伤风险;分娩后要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等,有助于促进盆底组织恢复,降低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风险。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出现阴道前壁膨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同时要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以减少腹压对盆底组织的影响。
有慢性腹压增高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者、习惯性便秘者等,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的动作,如长时间蹲位等,以延缓阴道前壁膨出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