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提示肝细胞受损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等,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等且其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等,总胆红素等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性、溶血性、阻塞性黄疸等,碱性磷酸酶儿童生理性升高常见且肝胆疾病可致升高,谷氨酰转肽酶肝胆疾病时可升高,总蛋白等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白球比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免疫状态。
一、谷丙转氨酶(AL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入血,血清ALT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可能受到损伤,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儿童中如感染相关肝病可能导致ALT升高。
二、谷草转氨酶(AST)
AST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也存在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肝细胞受损时线粒体破坏,AST释放入血,其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心肌损害等,在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鉴别肝病类型时有一定价值。
三、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直接胆红素由肝细胞摄取、结合后生成,经胆汁排入肠道;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总胆红素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等,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黄疸。
四、碱性磷酸酶(ALP)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中的ALP活性较高,所以儿童ALP生理性升高较常见,同时肝胆系统疾病如胆道梗阻、肝炎等也可导致ALP升高,可用于辅助判断肝胆疾病及骨骼发育相关问题。
五、谷氨酰转肽酶(GGT)
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肝胆系统疾病时,如胆道梗阻、肝炎活动期等,GGT可升高,对判断肝胆疾病的活动性及胆道梗阻有一定意义。
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
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病变时合成功能下降可致白蛋白降低;球蛋白由免疫器官合成,白球比(A/G)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及免疫状态,当肝脏疾病导致合成功能异常或免疫反应增强时,白球比可能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