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非药物治疗包括低冲击力运动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电疗等、超重肥胖者减重;药物治疗有缓解疼痛炎症的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软骨代谢的软骨保护剂;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用药兼顾基础病、运动需专业指导,儿童少用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有基础病史者用相关药物需考虑基础病情况。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适当的关节活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度。低冲击力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压力较小,能在不加重病情的情况下改善关节功能;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但需避免过度负重的剧烈运动,如长跑、深蹲等。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疼痛和肿胀;电疗等手段能通过不同原理缓解疼痛与炎症。
3.减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关节负重,延缓病情进展。体重每减少1kg,关节负重可相应减少约4kg,对膝关节等负重关节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与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其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有胃肠道疾病史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通过改善软骨代谢发挥一定作用,对早期或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有一定辅助改善效果,但起效相对较慢,需长期服用观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使用需兼顾肝肾毒性等问题,选择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肝肾功能状况,非药物治疗应作为基础优先考虑,运动疗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运动加重关节损伤。
2.儿童患者:儿童骨性关节炎相对少见,一般不首选药物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通过适当运动维持关节功能、纠正不良姿势等,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避免采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治疗手段。
3.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同时采取胃保护措施;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需评估心血管风险,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