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是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相碰两膝不能靠拢的下肢畸形,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及后天性的佝偻病、外伤骨折、不良姿势习惯,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呈O型外观、可能伴行走不便等症状且增加膝关节疾病风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儿童期部分生理性可自行矫正佝偻病需补维生素D等,青少年及成人多病理性需矫正治疗,孕妇可能有暂时性O型腿产后需关注恢复。
一、定义
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是指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的一种下肢畸形状态,外观呈“O”型。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在宫内的体位异常等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o型腿。
(二)后天性因素
1.佝偻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正常发育,是儿童期o型腿的常见病因,维生素D缺乏会阻碍钙吸收,使骨骼变软易变形。
2.外伤或骨折:下肢骨折后畸形愈合可导致o型腿。
3.不良姿势习惯:长期久坐、久站且姿势不当,如跪坐等,可能影响下肢骨骼生长发育,增加o型腿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呈“O”型外观,站立时双膝不能并拢,两膝间距大小可反映畸形程度,间距越大畸形越严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行走不便、膝关节疼痛等症状,长期畸形可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发生风险。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双下肢外观,测量两膝间的间距等初步判断。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胫骨内翻角度等,评估畸形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期
部分儿童o型腿可能与生长发育相关,属生理性,随生长有自行矫正可能;若为佝偻病导致,需补充维生素D等,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
(二)青少年及成人
多为病理性o型腿,常需通过矫正治疗改善,如佩戴矫形支具、手术矫正等;成人若因外伤或疾病导致,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评估畸形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孕妇)
孕期因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出现暂时性o型腿,产后需关注下肢恢复情况,可通过适当康复锻炼促进恢复,若产后仍存在明显畸形,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