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诊断需询问受伤经过并体格检查,影像学是确诊关键,治疗分保守(骨折无明显移位或复位良好用外固定)与手术(明显移位等情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早期做肌肉等长收缩,中期渐增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儿童和老年人康复有不同注意点,后期加强力量协调性训练且定期复诊评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并调整方案。
一、诊断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受伤经过,了解受伤机制、时间等信息,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胫腓骨部位是否存在肿胀、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表现。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关键,X线平片可初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需精确评估骨折细节的情况,CT及三维重建检查能提供更详尽信息,有助于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选择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经手法复位后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的病例。首先通过手法复位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之后选用石膏、支具等外固定装置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固定期间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进程。
(二)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明显移位、不稳定骨折(如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或开放性骨折等情况,多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具体形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的稳定性与解剖复位,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三、康复护理
(一)早期康复
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舒张练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同时避免关节僵硬。此阶段需避免患肢过度活动,严格遵循固定制动要求。
(二)中期康复
随着骨折逐步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及部分负重锻炼,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恢复患肢功能。儿童患者康复时需格外关注生长发育影响,康复进度需结合儿童骨骼生长特点调整;老年人则因骨代谢较慢,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防止骨折再移位,同时需关注骨量减少等问题,可适当补充钙剂等辅助康复。
(三)后期康复
骨折临床愈合后,需加强患肢力量及协调性训练,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整个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诊,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状况,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