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因长时间固定致软组织粘连挛缩,未规范关节功能锻炼、年龄大或儿童固定期未适当活动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因骨折累及关节面致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破坏,复位不佳或有基础关节疾病者风险高;肌肉萎缩因患肢活动少致废用性萎缩,儿童长时间固定或老年本身肌肉弱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与骨折部位血供、骨折类型及患者全身状况相关,如股骨颈骨折血供差、粉碎性骨折愈合难、有基础疾病者愈合受影响。
一、关节僵硬
骨折后常需要长时间固定患肢,这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等)粘连、挛缩,进而引起关节僵硬。研究显示,骨折后2-3周若未进行规范的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身体机能衰退,组织修复和恢复能力较弱,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相对更高;而儿童患者虽然恢复潜力较大,但如果固定期间未及时进行适当活动,也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
二、创伤性关节炎
当骨折累及关节面时,骨折端的不平整或愈合不良会破坏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环境。长期来看,关节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例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若复位不佳,后期很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有基础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其自身关节已存在一定病变基础,骨折会加重关节的损伤和退变。
三、肌肉萎缩
骨折后患肢活动明显减少,肌肉处于废用状态,会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会导致肢体力量下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虽然肌肉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长时间固定不活动,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肌肉萎缩;而老年患者肌肉本身质量和力量就相对较弱,骨折后肌肉萎缩的程度往往更严重,恢复也更为困难。
四、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像股骨颈骨折由于局部血液供应较差,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的类型,粉碎性骨折等血运破坏严重的类型愈合难度大;患者的全身状况也很重要,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受到影响,骨折愈合的时间会延长,甚至出现不愈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