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败血症
小儿败血症需尽早抗感染治疗依据可能病原菌选药,支持治疗涵盖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免疫支持,并发症需处理感染性休克及化脓灶,新生儿败血症用药要考虑代谢特点、加强护理监测,早期准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以改善预后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最大保障小儿健康。
一、抗感染治疗
1.尽早用药:一旦怀疑小儿败血症,应尽快开始抗菌药物治疗,无需等待病原菌培养结果。根据可能的病原菌推断选药,若考虑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若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二、支持治疗
1.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情况合理补充液体,维持合适的酸碱度、渗透压等,确保机体代谢正常。
2.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热量,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途径保证营养供给,满足小儿生长发育及抗感染需求。
3.免疫支持:病情较重患儿可考虑输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对抗感染。
三、并发症处理
1.感染性休克处理:若出现感染性休克,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2.化脓灶处理:若存在化脓性病灶,如脓肿等,需及时进行引流等处理,以清除感染源。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新生儿为例)
新生儿败血症因免疫系统不成熟,感染易扩散,治疗时需特别注意:
1.药物选择:选用抗生素需考虑新生儿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对新生儿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和药物安全范围。
2.护理方面:加强皮肤、黏膜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脐部、皮肤等部位感染扩散,同时注意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体温、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需高度警惕。
五、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小儿败血症进展迅速,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开始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治疗,以改善预后。同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维持患儿基本状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小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