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可从临床表现评估,前驱期症状非特异易被忽视,瘫痪前期有神经系统表现,瘫痪期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实验室检查中病毒分离可确诊,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早期诊断;流行病学史参考发病前接触史或未接种疫苗等;需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为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等。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前驱期主要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症状等,此阶段症状非特异性,易被忽视。瘫痪前期除前驱期症状加重外,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颈背肢体疼痛、感觉过敏、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瘫痪期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也可累及上肢及其他部位,这是判断小儿麻痹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因机体发育差异有一定不同特点,比如婴儿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被抱起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起病1周内,可从患儿鼻咽部、血液、粪便中分离出病毒,这是确诊小儿麻痹症的关键实验室依据。通过特定的病毒分离技术,如细胞培养分离等方法,若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基本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段患儿样本采集可能因配合度等因素有不同操作要求,比如婴幼儿粪便采集需注意避免污染等。
2.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早期诊断,发病后1-2周即可出现。通过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水平来辅助判断,不同年龄儿童抗体产生及检测结果可能受自身免疫发育等影响,例如新生儿因可从母体获得抗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流行病学史参考
发病前2-3周有与小儿麻痹症患者接触史,或未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情况也是判断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年龄儿童接种疫苗情况不同,未按程序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是否患小儿麻痹症。
四、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为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伴有感觉障碍,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区分。不同年龄儿童两种疾病的表现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等存在差异,比如婴儿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感觉障碍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医生全面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