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是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含睾丸未降与异位病因涉及内分泌、解剖、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分单侧和双侧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观察等待、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需家长关注患儿情况及术后患儿切口护理与心理疏导。
一、定义
小儿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含睾丸未降(睾丸停留于腹腔内、腹股沟管内等部位)及睾丸异位(睾丸偏离正常下降路径)。
二、病因
(一)内分泌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缺乏、雄激素合成或作用异常可影响睾丸正常下降,如促黄体生成素(LH)或促卵泡生成素(FSH)分泌不足,或雄激素受体缺陷等,均可能干扰睾丸下降进程。
(二)解剖因素
睾丸引带发育异常、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等解剖结构异常,会阻碍睾丸从腹腔顺利降至阴囊。
(三)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存在相关基因异常,可能增加隐睾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单侧隐睾
患侧阴囊较对侧小,体格检查时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样组织,质地多较正常睾丸稍硬。
(二)双侧隐睾
阴囊扁平,双侧均无睾丸触及,异常位置(如会阴、股部等)可能触及睾丸样组织。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出生后可先观察,1岁后睾丸仍未下降者需进一步检查,初步判断睾丸位置。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明确睾丸位置、大小及血流情况,是常用的初步定位手段。
2.CT、MRI等:必要时采用,辅助精确定位腹腔内或其他隐匿位置的睾丸。
五、治疗原则
(一)观察等待
一岁以内睾丸有自行下降可能,可继续观察,定期复诊评估。
(二)激素治疗
一岁后睾丸仍未下降者,可考虑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睾丸下降,但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三)手术治疗
通常2岁后激素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即睾丸下降固定术,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以减少对睾丸发育的不良影响,如保障生精功能、降低睾丸恶变风险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家长方面
需密切关注患儿阴囊内睾丸情况,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复诊。
(二)术后患儿
手术患儿术后要注意切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同时关注患儿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因隐睾可能对孩子及家长心理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