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方法包括适用于四肢长骨稳定性骨折的夹板固定、常用于四肢骨折临时或维持复位的石膏固定、分皮牵引与骨牵引的牵引固定,内固定有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骨折端不稳定情况的钢板螺钉固定、多用于长骨骨折的髓内钉固定,特殊人群中儿童骨折多倾向外固定且留意松紧度,老年人骨折考量骨质量,女性骨折需考虑激素水平对愈合的影响且术后康复注重营养补充以促进良好愈合。
一、外固定方法
1.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的稳定性骨折,借助夹板、绷带等固定骨折部位,依靠肢体肌肉收缩与夹板支撑维持骨折复位,需依骨折部位选取适配夹板,固定时需留意松紧度,防止影响血液循环,例如上肢前臂骨折可选用合适长度的夹板进行固定。
2.石膏固定~常用于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或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石膏固化后形成坚固支撑,可限制骨折部位活动,但透气性欠佳,长期固定易致皮肤问题,固定前需确保骨折复位良好,固定过程中要观察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如下肢骨折行石膏固定后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3.牵引固定~分为皮牵引与骨牵引,皮牵引适用于小儿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轻度骨折牵引,骨牵引适用于较重骨折或需较大牵引力情况,通过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纠正骨折端移位,牵引过程中需定期调整牵引重量与位置,监测牵引部位皮肤状况及骨骼愈合情况,如股骨骨折可能采用骨牵引来恢复骨折对位。
二、内固定方法
1.钢板螺钉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骨折端不稳定情况,通过钢板与螺钉将骨折端坚固固定,能提供较强稳定性利于骨折愈合,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需注重伤口护理以防感染,例如骨盆骨折可能用到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
2.髓内钉固定~多用于长骨骨折,如股骨干、胫骨干骨折等,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利用髓内钉弹性与骨折部位生物力学稳定骨折,创伤相对较小,固定效果较好,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术后要观察肢体血运与活动情况,比如胫腓骨骨折使用髓内钉固定后需检查足部活动及血供。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骨折因骨骼可塑性强,固定多倾向外固定为主,且要留意固定松紧度,避免影响骨骼生长;老年人骨折常伴骨质疏松,固定时需考量骨质量,可能需更稳固内固定或加强术后康复;女性骨折患者需考虑激素水平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术后康复应注重营养补充等,以促进骨折良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