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包括眼轴发育因素,新生儿眼轴短呈生理性远视,眼轴发育滞后会致远视;遗传因素,父母有远视子女遗传风险高;眼部疾病影响,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可引发远视;环境因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户外活动少于2小时均易增加远视发生可能性
一、眼轴发育因素
儿童的眼轴长度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生儿的眼轴较短,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这是一种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如果眼轴发育滞后,就会导致远视度数相对较高。例如,正常情况下3岁儿童眼轴长度约为22-23mm,若眼轴长度低于此范围较多,就容易出现较明显的远视情况,这与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进程相关,是眼轴发育这一自身生理过程所导致的远视原因之一。
二、遗传因素
遗传在儿童远视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远视情况,那么儿童遗传到远视基因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表明,父母有高度远视的家庭,子女发生远视的风险比普通家庭要高。这是因为遗传物质决定了眼球的结构和发育倾向,使得儿童在眼球发育方面更容易出现类似父母的远视特征,从基因层面影响了眼球的正常发育进程,进而导致远视的发生。
三、眼部疾病影响
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引发儿童远视。例如先天性白内障,会影响光线正常进入眼内,干扰眼球的正常发育,导致眼轴等发育异常,从而引发远视;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也可能改变眼球的内部结构和压力等,影响眼球的正常生长,使得儿童出现远视状况。这些眼部疾病是由于眼部自身的病理变化,破坏了眼球正常的发育环境和结构,最终导致远视的产生。
四、环境因素
1.用眼习惯: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过度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会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例如,每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超过2-3小时的儿童,相比用眼习惯良好的儿童,更易出现眼轴发育异常,从而增加远视发生的可能性。
2.户外活动不足: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较少的儿童,发生远视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等因素能够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儿童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小时,就可能影响多巴胺的分泌,进而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导致远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