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伤后肿胀早期(24-48小时内)选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以减轻肿胀疼痛,操作是用冰袋裹毛巾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后期(48小时后)选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肿胀吸收,操作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且要依不同人群特点合理操作达更好效果。
一、急性期选择冰敷
1.原理及作用
摔伤后初期(通常指24-48小时内),局部血管受损破裂,会有出血、炎症反应等情况。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管的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受伤后立即进行冰敷,能够显著降低局部组织的肿胀程度,这是因为低温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速度减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进而减少了血液和组织液的外渗。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摔伤后肿胀,由于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冰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冰敷材料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冻伤。成人摔伤后初期同样适用冰敷来减轻早期的肿胀反应。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温度感知可能不敏感,更要注意冰敷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冻伤导致皮肤损伤难以愈合。
2.具体操作
可以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摔伤肿胀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冰敷3-4次。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二、恢复期选择热敷
1.原理及作用
在摔伤后的恢复期(通常48小时后),此时局部出血已基本停止,炎症反应进入吸收阶段。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研究发现,热敷能够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量,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不同年龄人群在恢复期热敷时也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热敷时间,但也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儿童在恢复期热敷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确保热敷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避免局部过热导致血管扩张过快,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
2.具体操作
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肿胀部位,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温度以皮肤感觉温热但不烫为宜。
总之,摔伤后肿胀早期(24-48小时内)选择冰敷,后期(48小时后)选择热敷,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操作,以达到更好的减轻肿胀、促进恢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