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发病因自动破裂或外力作用,表现为腹痛及腹腔内出血,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发病原因
1.自动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
2.外力作用: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此外,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妇方下腹部受到强烈的冲击,也可导致黄体破裂。
二、临床表现
1.腹痛:黄体破裂时患者多有突然发作的腹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为轻度隐痛,而有的则表现为较为剧烈的疼痛,甚至可能出现撕裂样疼痛。疼痛开始于下腹一侧,之后可扩散至全腹。
2.腹腔内出血表现:内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有下腹坠胀感;随着内出血量增多,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三、诊断方法
1.病史: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近期是否有腹部撞击史或剧烈运动等情况。
2.体格检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附件区包块以及腹腔内积液,有助于诊断黄体破裂。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血红蛋白等指标,判断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的程度,从而辅助评估内出血情况。
四、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内出血量少的患者。让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等情况,同时给予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内出血较多、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黄体破裂修补术等,以控制出血,修复黄体。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黄体期),如果出现下腹部突然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类似黄体破裂的情况时,诊断和处理需更加谨慎,因为要同时考虑到胎儿的情况,需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有基础疾病的女性: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女性,发生黄体破裂时,内出血可能更难控制,在治疗过程中需格外关注凝血相关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纠正凝血异常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