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推拿包含清脾胃经(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从拇指指尖向指根直推脾经与胃经)、揉板门(在大鱼际平面揉动,消食化积、健脾和胃)、摩腹(掌心或四指并拢顺时针环形摩动腹部,调理脾胃气机、理气消食)、揉脐(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脐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推上七节骨(从下向上推腰骶部七节骨处,温阳止泻)、揉龟尾(揉尾骨端,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操作需注意环境温暖、力度适中,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考虑婴幼儿年龄特点确保安全有效。
一、清脾胃经
1.位置:脾经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胃经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2.操作:采用清法,即从患儿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3.作用:可健脾和胃、清热利湿,对婴幼儿腹泻因脾胃失调引起的症状有调理作用,能帮助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
二、揉板门
1.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大鱼际平面。
2.操作:用患儿指端在板门穴处进行揉动。
3.作用: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之功,对于婴幼儿腹泻伴随食积等情况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消化,缓解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问题。
三、摩腹
1.操作:以患儿掌心或四指并拢,在其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
2.作用:能调理脾胃气机,理气消食,通过促进腹部气血运行,帮助改善婴幼儿腹泻时脾胃功能紊乱的状况,增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
四、揉脐
1.操作:用患儿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动其脐部。
2.作用:可温阳散寒、补益气血,针对婴幼儿因受寒等原因引起的腹泻,能起到温煦腹部、调节气血,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
五、推上七节骨
1.位置:七节骨位于患儿腰骶部,从下向上数的第七节骨处。
2.操作:用患儿拇指或食、中指从下向上推七节骨。
3.作用:具有温阳止泻功效,对于虚寒性腹泻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传导功能,减轻腹泻程度。
六、揉龟尾
1.位置:龟尾穴位于患儿尾骨端。
2.操作:用患儿拇指揉动尾骨端。
3.作用: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对婴幼儿腹泻时大肠功能失调有调理作用,可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在对婴幼儿进行腹泻推拿时,需注意操作环境温暖,避免患儿受凉;推拿力度要轻柔适中,根据患儿耐受程度调整;若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同时充分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确保推拿操作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