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治疗包含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选低冲击性运动、物理治疗、用辅助器械)、药物治疗(局部用非甾体抗炎药乳膏、全身用非甾体抗炎药及软骨保护剂)、手术治疗(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等,妊娠期女性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儿童骨性关节炎少见且治疗需特谨慎优先非手术干预。
一、非药物治疗
1.减轻体重:超重会显著增加关节负重,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有效改善骨性关节炎症状,尤其对膝关节受累者,能明显降低关节压力。
2.运动疗法:选择低冲击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度,但需避免爬楼梯、长时间蹲坐等过度负重运动,以防止关节进一步损伤。
3.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急性期可冷敷减轻炎症反应,慢性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还可采用电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缓解疼痛与炎症。
4.辅助器械使用:根据病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帮助减轻受累关节的负重,延缓病情进展。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乳膏等,通过局部涂抹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风险。
2.全身用药: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通过改善软骨代谢起到一定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但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关节内存在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通过清理关节内病变组织改善症状。
2.截骨术:针对关节出现畸形的患者,通过改变力线来减轻病变关节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适用于年轻、病变局限的患者。
3.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疼痛剧烈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的风险,选择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考量身体状况,避免过度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及保守治疗为主。
2.妊娠期女性: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孕期禁忌药物,物理治疗等相对安全的方法可作为首选,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3.儿童:儿童骨性关节炎较少见,多与先天性疾病等相关,治疗需特别谨慎,优先采用非手术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疗等,避免过早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或侵入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