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需勤洗手并避免用手接触眼睛,注意眼部及环境清洁维护要定期清洁眼周、保持环境通风适宜湿度温度并消毒家居物品,避免接触红眼病传染源应减少高风险场所暴露且不共用个人物品,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加强看护教导,老年人要注重自身卫生与环境清洁及留意眼部健康。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使用流动清水充分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公交扶手等)后,以及饭前便后,手部沾染的病菌可通过揉眼等行为进入眼部引发红眼病,规范洗手能有效减少手部携带的病原体数量。例如,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遵循“内-外-夹-弓-大-立-腕”的七步洗手法。
2.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尽量减少用手直接揉擦眼睛的行为,因为手部可能附着各类病菌,频繁揉眼会使病菌更易侵入眼部导致感染。
二、注意眼部及环境清洁维护
1.眼部周围清洁:定期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眼周皮肤,保持眼部周围清洁,防止分泌物积聚滋生细菌,若眼部分泌物较多,可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眼部,但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
2.环境通风与清洁:保持居住及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适宜的室内湿度(40%~60%)和温度有助于抑制病菌滋生,同时定期对家居物品(如毛巾、枕巾等)进行清洗消毒,公共环境场所也应定期清洁消毒,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三、避免接触红眼病传染源
1.减少高风险场所暴露: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如公共浴室、拥挤的商场等,这些场所红眼病病原体传播几率较高。
2.避免共用个人物品:若身边有人患红眼病,应避免与其共用毛巾、脸盆、眼部化妆品等个人物品,因为红眼病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例如共用的毛巾可能沾染患者眼部分泌物,健康人使用后易被感染。
四、特殊人群预防要点
1.儿童:儿童卫生习惯相对薄弱,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家长需加强看护,教导儿童不随意揉眼、勤洗手,且避免儿童与红眼病患者密切接触,若儿童所在幼儿园或学校出现红眼病病例,应配合校方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如加强教室通风、督促儿童做好个人卫生等。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日常更要注重个人卫生与环境清洁,保持眼部及周围皮肤清洁,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若本身患有基础疾病,需格外留意眼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眼部不适及时就医,避免因红眼病感染加重身体其他方面的负担。